2014年世界癌症日专题



返回首页 专题报道   

     每年的2月4日是世界癌症日。2014年国际抗癌联盟推出的世界癌症日主题为“消除癌症误区(Debunk the myths!)”,倡议消除人们对于癌症的一些成见、误解,比如忌讳谈论癌症,认为癌症发病没有明显信号,面对癌症我们束手无策,癌症得不到有效治疗等。通过消除人们对癌症的错误认知,逐步实现对癌症的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,有效推进癌症防控事业的发展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更多  
 * 2014年世界癌症日活动在津启动
 * 关于开展2014年世界癌症日主题活动的通知
 * 2014年世界癌症日活动方案策划书
 * 2014年世界癌症日活动总结表
 启动仪式

 

  “2014年世界癌症日”主题活动于1月10日上午在天津市肿瘤医院启动。活动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,天津市肿瘤医院、天津市抗癌协会和天津医学会肿瘤分会联合承办。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郝希山院士,天津科协白景美副主席,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唐步坚教授,副理事长张岂凡教授,理事长助理刘端祺教授,秘书长王瑛教授,天津市肿瘤医院院长王平教授,党委辛宏业副书记等专家、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

了解更多   

 各地活动报道
河北省抗癌协会
浙江省抗癌协会
陕西省抗癌协会
 2014世界癌症日主题解读误区
误区之一:忌讳谈论癌症
误区之三:面对癌症束手无策
误区之二:癌症无明显信号
误区之四:癌症得不到有效治疗
【误区】肿瘤有传染性
    肿瘤本身并不具有传染性。只是某些肿瘤的发生是与病毒有关,且这些病毒可以通过特定的方式在人人之间传播。如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HPV(人乳头瘤病毒)、导致肝癌的乙肝病毒/丙肝病毒、导致鼻咽癌的EB病毒等...[详细]
误区】癌前病变是癌症
    从正常组织到发生癌变的中间阶段称为癌前病变。常见的癌前病变有慢性子宫颈炎、纤维囊性乳腺病、结肠多发性息肉病、慢性胃溃疡及萎缩性胃炎等为上皮非典型增生。癌前病变本身并非恶性...[详细]
【误区】癌症等于绝症
    在中低收入国家,人们对癌症的看法很悲观。低收入国家,48%的人认为癌症没有什么治疗办法,患癌症就等同于被判死刑。在中等收入国家,39%的人持相同看法。与之相比,高收入国家中仅17%的人有此看法。这种错误的看法可能影响到人们参与癌症筛查的积极性,也非常不利于癌症的早期发现和治疗。
【误区】可以通过不吃东西把肿瘤饿死
     有人认为不吃东西可以让肿瘤细胞没有能量生长,继而“饿死”,这是错误的观点,肿瘤细胞是不正常的细胞,他们异常地快速分裂、生长,并“窃取”体内正常细胞的营养。所谓“饥饿疗法”会造成机体营养不足,影响体内正常细胞的生长和保护作用...[详细]
【误区】肿瘤患者喝汤最有营养
    有人认为营养在汤里,要给患者吃,所以医生们经常看到患者喝汤,家属吃渣的奇怪情景。事实上据科学测试,汤的营养只有原料的5%-10%,主要是一些维生素、无机盐,大部分营养(特别是蛋白质)都留在渣里了...[详细]
【误区】食疗效果优于药物治疗
    当今对肿瘤的预防和治疗尚无特殊手段,手术、化疗、放疗、免疫营养治疗等均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内容。事实上许多食品都有一定的辅助抗癌作用,但遗憾的是,目前还没有可靠的医学研究证据证实特殊菜谱、食物、维生素、矿物质、食品添加剂、草药或复方产品能延缓肿瘤进展、治愈肿瘤或预防复发...[详细]
【误区】长期服用麻醉性止痛药会"成瘾"
    "成瘾性"的特征是持续地、不择手段地渴求使用阿片类药物,目的不是为了镇痛,而是为了达到"欣快感"。疼痛治疗工作的开展使阿片类止痛药用量出现明显增加的趋势,然而阿片类的滥用人数却呈现下降的趋势,阿片类止痛药物医疗用药...
【误区】吗啡剂量越大,说明病情越重
    疼痛是一种"主观"感受,具有显著的差异性;相同的疼痛强度所需要的止痛药剂量也同样不一定相同;有些患者需要高剂量的吗啡才能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;吗啡的剂量大小,不能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,更不能由此估算生存期的长短。
【误区】不疼痛时可以不服用下一剂吗啡
    取决于不同的情况。如果患者意识完全模糊,拒绝可能是无理的。在这种情况下,继续劝其接受吗啡是必要的。另一方面,如果意识模糊与妄想狂有关(受威胁或迫害的情感),甚至温和的劝说也会使病情恶化。如果怀疑病人有被害妄想,不宜再用吗啡;而首先应通过电话从他的医生或家庭病床护士那里...[详细]
 十大癌症常见认知误区
 活动海报下载
 历届世界癌症日活动专题
AV黄片免费在线
    <track id="5eos3"></track>

    1. <p id="5eos3"></p>
        <p id="5eos3"><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