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track id="5eos3"></track>

    1. <p id="5eos3"></p>
        <p id="5eos3"></p>
      1.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English
        首 页   关于协会  组织机构  协会动态  学术会议 科普宣传  对外交流  癌症康复  期刊杂志  继教科技  科技奖励  协会党建  会员服务  联系我们
             您当前的位置 : 中国抗癌协会  >  协会动态  >  协会动态
        健康报:专家组队,将肿瘤科普进行到底!
        2023-01-06 08:44  稿源:健康报

          医者责任 科普需要更多人参与

          说起肿瘤这一疾病,人们常常是“谈瘤色变”。“医生的责任,不仅是治疗疾病、诊断疾病,还要对患者、对大众进行健康科普。医生要帮助大众充分认识肿瘤,告诉大家如何才能做到健康生活,做科普就是重要的途径之一。”在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、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谭蔚泓院士心中,肿瘤科普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。

          “中国抗癌协会自创立之初,就将科普宣传作为与学术交流同等重要的重点工作,始终致力于推动我国肿瘤防治科普事业不断发展。”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王瑛介绍,除了打造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、肿瘤科普训练营等品牌科普活动,协会借助强大的专家团队,持续扩大肿瘤科普传播力和影响力,近年来,协会组织专家制定了《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(CACA)》,启动“百村千户万人肿瘤筛查行动”,以及各类肿瘤防治大型科普活动,都意在不断推进肿瘤科普工作创新发展。

          肿瘤科普的重要性,也在不少中国抗癌协会专家的心中深深扎根。“在‘防、筛、诊、治、康’各个环节中,肿瘤科普都大有可为。”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委会副秘书长、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泉教授解释,“我们可以通过科普让患者知道肿瘤的高危因素,了解该采取怎样的健康生活方式,避免哪些不良的生活习惯。通过科普,我们也能带领大众远离对疾病的认知误区,帮助患者采取科学健康的方式进行治疗后的康复,提高生活质量,改善长期预后。”

          “‘以人为本,以患者获益为最大化’,我们的肿瘤学科发展和肿瘤科普相关工作,都是为了让患者获益。”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、河南省肿瘤医院陈小兵教授一直身体力行,为肿瘤健康科普事业“鼓与呼”,“我非常欣喜地看到,如今很多年轻的学者以丰富多元的形式来传播肿瘤的‘防筛诊治康’的理念,同时我也看到更多的媒体、团体组织积极参与其中,有了多方力量的支持,我们的科普事业不愁做不好!”

          树立标杆 将好科普呈现给大众

          如何才能将科普“讲到大众心里去”,如何更好地帮助大众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去伪存真,都是中国抗癌协会的专家关注的焦点问题。

          中国抗癌协会康复分会主任委员、空军军医大学肿瘤研究所师建国教授认为,将问题的“底层逻辑”讲清楚很重要。“如果我们能够把这种内在本质的底层逻辑,以老百姓能够听得懂的方式,把权威知识‘嫁接’在大众原有的认知基础之上,那么就可以帮助他们判别出知识的真伪。”师建国教授解释。

          肿瘤科普如何平衡专业性和可读性?徐泉教授也谈了自己的看法,“科普作者要对自己的专业领域非常了解,同时要有足够强的表达能力。科普文章的撰写和其他的技能一样,是需要在锻炼中提升的。”徐泉教授表示,科普也是件“各显神通”的事,“有的医生可能比较擅长写作,他就可以多通过写文章的方式来进行科普宣传;有的人可能口才、形象俱佳,就可以通过直播、录制短视频等方式来进行科普传播。科普也要因人制宜,结合个人的特点灵活展开。”

          为了提升医生科普能力、进一步推广科普理念,中国抗癌协会推出的科普训练营活动,就在为这些致力于科普工作的医学专家提供交流平台。

          除了在学术会议期间举办专场活动,中国抗癌协会还邀请各领域专家针对肺癌、乳腺癌、肝癌等多发癌种,以及肿瘤早筛、肿瘤康复等不同领域,开展专题科普班,培养挖掘更多的肿瘤防治科普人才,协会还为优秀科普作品提供展示舞台。

          在2022年11月举办的中国肿瘤学大会(CCO)现场,全国肿瘤防治优秀科普作品就举行了一次集中展演。经过来自医疗机构、高等院校、行业组织、专业媒体等单位的专家评审,以及大众投票,从现场表现、创意、知识理念等不同维度评选出的多件获奖作品,获得了现场表彰。在此次活动中,各级医疗机构选送了大量科普作品,形式从短视频、动画,到演讲、舞台剧,参与者从医护人员到高校学生,协会汇聚了越来越多的力量参与其中,为肿瘤科普注入澎湃的动力,也为优秀科普树立“标杆”。

          多向科普 针对大众也面向行业

          在2022年4月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上,田艳涛教授对《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(2022)》进行解读分享,他从肿瘤预防、早筛、诊断、治疗、康复5个方面入手,对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进行了详细解读,深入浅出的讲解,为活动现场及线上观看直播的数百万观众,带来一场肿瘤防治科普知识盛宴。

          为帮助公众了解防癌、抗癌的权威知识,中国抗癌协会每年组织发布《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》,将“防筛诊治康”的核心知识、核心理念传达给公众。据此形成的“核心知识发布制度”,也成为中国抗癌协会履行社会责任、服务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。为了进一步向公众普及推广,中国抗癌协会还整合公众、专家、媒体等多方力量,启动了“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全国公益普及计划”。

          在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取得巨大影响力的同时,如何长期传播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,向更多的社会大众普及科学防癌的理念,成了协会的新任务。在2022年11月举办的中国肿瘤学大会(CCO)上,中国抗癌协会组织专家团队编写的科普图书《中国肿瘤防治之要》正式发布。

          在该书的序言中,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点明了肿瘤防治的核心要义:在全社会推广“早防、早筛、早诊、早治、早康”的“五早”控癌理念,不仅强调肿瘤的诊治,还要将控制肿瘤的关口向“防、筛、评、扶”前移,将控制肿瘤的重心向“康、护、生”后延。肿瘤防治,赢在整合。该书由点到面,全面解读了25种肿瘤的防治核心科普知识点,以期更好地指导社会大众做好癌症早预防、早筛查、早诊治。

          不仅面向大众,中国抗癌协会还把行业内更多专科领域的医生,特别是基层医生,作为“科普对象”。

          中国抗癌协会组织3131名权威专家,历时1年多,集体编写了《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(CACA)》。该指南在参考众多权威国际指南的基础上,聚焦中国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、遗传背景、原创研究成果及诊疗防控特色,立足中国国情,纳入中国研究,关注“防筛诊治康”全程管理,以及整合医学理念。指南编制完成后,中国抗癌协会通过指南精读巡讲、短视频系列解读、媒体专栏、继续教育培训等多种形式,开展解读推广。

          “科普宣传不能够只依靠肿瘤专科医生来进行,还需要培养更多的学生、更多的基层医务人员来进行科普,扩大科普宣传队伍,规范科普宣传材料。”中国抗癌协会科普专业委员会常委、江苏省肿瘤医院吴建中教授就是积极参与指南推广工作,面向医生进行“科普”的实践者之一。“我们现在已经在江苏省建立了科普宣传队,对县级、乡镇医生进行培训。医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,可以帮助患者少走弯路,这对指南的推广应用有更大的帮助。”吴建中教授说。

        健康报截图

         

        版权所有:中国抗癌协会 | 技术支持:北方网 | 联系我们
        津ICP备09011441号

        AV黄片免费在线
          <track id="5eos3"></track>

          1. <p id="5eos3"></p>
              <p id="5eos3"></p>